武汉代孕机构
推荐文章
成功案例
热门文章
西安故事:改革开放初期新城那些至今令人难以忘记的老馆子
2023-11-27

红烧鲳鱼图/@网络

不久前,一篇关于东新街夜市三十年变迁的小文引起大家热烈讨论,不少朋友建议将新城区人们喜闻乐见的老饭馆写写,并提供了许多素材,这下思绪又被拽回30年前,循着依稀可辨的滋味弥漫开来。

改革开放以来,个体经营最多的两大行业一为服装百货,二就是餐饮。那时候人们肚里少水缺油,对于吃还处于下馆子吃好的初级阶段。记得1980年左右,东五路公社(现中山门街道办)开始开放搞活(三产),在尚勤路东三路十字东南临街一间临建内卖蒸碗胡辣汤等,作坊就在操场巷对面路北的临时过渡房里,当时的大厨是大我两岁的肖广安,他家在十字西北角住,后来我们一起在东一路服装市场卖服装。

上世纪80年代地摊小吃图/@网络

我不知道广安之前是不是厨师,他过油、装碗、蒸馍都做得有模有样,品种有小酥肉、黄焖鸡、蒸丸子、胡辣汤、油条、蒸馍、饺子等,大家出于好奇偶尔买一碗尝尝,感觉味道还不错,于是周围邻居们就成了他们的主顾,但没几年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社办餐饮点就不见了。

1985年后,解放路西京国货公司门口马家胡辣汤成为一景,这是同学马东父亲弄得,每到傍晚出摊独守路口。马老爷子的吆喝也独一无二:“胡辣汤……好吃不贵,绝对实惠,那长的是粉条,短的是面筋,不长不短的是海带,这些都是用一级材料做成的……”一毛五一碗的胡辣汤真材实料,常常吸引了去往火车站的乘客,也有好这口的就爱那个胡椒味!

大约这个位置是当年内江川菜、球迷餐厅所在

与此同时,东五路尚俭路西南口,第一家球迷餐厅不温不火,再向南一间茅草棚里有家内江川菜馆,由于味道正宗、价格低廉,生意非常火爆。这里的鱼香肉丝、宫保鸡丁、水煮肉片、烧鳝糊、酸辣土豆丝、麻辣豆腐等都是看家菜,三五个人最多花一二百块,可谓经济实惠。好菜费饭,从内江走出的人多半或打着饱嗝或拍着肚子出来。后来小屋难以满足食客增长,就在后山墙上开了门,在后院又租了一间,即便如此到了饭口依然要排队等待。

内江的菜油大、量足、味道好,让人有家饭的感觉,老板是个老太,接人待物都透着亲切,就像邻家大姑,偶尔买单多出一二块零钱就免了,让人感觉舒服。

麻婆老店成都川菜

东七路西口的麻婆豆腐敲明撂响的把豆腐(菜)进行到底,其看家菜麻婆豆腐把“麻、辣、烫、香、酥、嫩、鲜、活”川菜八大特点系数涵盖,是人们喜闻乐食好吃不贵的家常菜。一盘麻婆豆腐、一盘酸辣土豆丝,两个人就能大吃四碗米饭,人多了再加菜,但麻婆豆腐只有方桌。后来一度搬到尚俭路东七路西北角,再后来搬到坤中巷小学旁边至今。改名成都川菜依然不忘标注:麻婆老店。环境提升了,麻婆豆腐的味道依旧,许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吃了麻婆豆腐都说吃出了外婆的味道……

聚丰园是大馆子,笔者与之交集很多,因之前写过,这里不做赘述。聚丰园后门对面有个天天饭店,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的,以平价川菜著称。比起内江环境上一个档次,老板是老三届,因生活在附近,接人待物透着热情。他家的红烧鲳鱼、烧鳝段、烧三鲜、烧大肠等味道地道,是川菜与陕菜融合的产物,由于好吃不贵,附近居民家里过事、同学朋友聚会等常常在这里举行。

偶尔你会在这里碰到许久不见的朋友,也有嫌排队太久索性和朋友一起(合桌)咥起来的,加几个菜而已。后来万达拆迁搬到西三路,仍是顾顾盈门,小区邻居们自聚丰园迁走后就把这里当成主场,天天也是为数不多一直经营到现在的老馆子。

鱼香肉丝图/@网络

西三路现在的天天饭店

天天的东临是富豪川菜,之前开在西四路,搬到东四路后竟火爆异常,由于守着聚丰园,其价格都要低于他们,而菜品绝不输,让富豪顾客盈门,饭口排队。许多聚丰园的厨师在其后门休息时,常常端着茶缸望着富豪感叹“看人家生意做得多好!”富豪火爆时天天生意平淡,这两家以川菜见长的饭馆相继走红后如今只留下了天天,形单影只自顾自怜。

尚德路上实验小学旁边的雪花餐饮是开业较早的高档餐厅,以粤菜早茶为主,填补了西安粤菜空白,火爆时期一桌难求,在西安餐饮史上留下重重一笔。雪花以包间为主,迎合了当时社会交往对高档餐饮的要求,不仅官方在此多有宴请活动,民间各阶层交往也很频繁,那时候去雪花吃吨饭是一种荣耀。树大分叉,雪花后来分为雪花、国花,二花盛开人尽皆知,在西安吃货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。

​案板街新城区中医医院的楼下南邻,有一个通道型的餐厅,30年前的野玫瑰餐厅就在这里,是一家经营以川菜为主的经济型餐厅。这里的夫妻肺片、温拌腰花、麻婆豆腐、鱼香肉丝、宫爆鸡丁、水煮肉片都是顶顶的好,而价格只是普通馆子的三分之二,所以常常爆棚。由于它的建筑是在楼外散水上建的一个长方形就像一个火车车厢,所以就设计了包厢式的座椅,饭口上等待的人在外边,通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吃毕的人是否腾了桌子,会失及慌忙挤过去叫服务员,嘴里唠叨着自己爱吃的几样,期盼快快下单马上吃到嘴里。

野玫瑰是80年代西安吃货常常惦记的名店,是纺织城、灞桥吃货周日逛西安(东大街)后必打卡的地方,其绝佳位置和正宗出品令人难忘。

原来的雪花餐饮如今已变身教育培训机构

90年代初,西二路一家叫芙蓉楼川菜馆生意也相当不错,一栋三层小楼常常人满为患,与内江、天天相比,这家属于中档,川菜看家菜纯正,环境优雅,谈生意喝小酒方便私密,是朋友聚会较为理想的地方。一段时间里由于喝酒人多,许多深谙此道的老司机把出租车停在路边,就等喝酒的人乘坐。

又过了两年,紧邻芙蓉楼隔壁的一间平房开了家叫红房子的餐厅,面积30多平属于微型餐饮,这家装修仅仅是墙换玻璃,柱子门窗等都是红色,在较为陈旧的街道非常显眼。要说炒菜特色,应该是川陕融合,出品非常精致。

那段时间我在老机场载客,常常拉着台胞四处找吃的,台胞对餐饮不像我们无肉不欢,而是讲究荤素搭配,而且对米有要求。我们在旅游景点吃饭后,伯伯们常说,这米在台湾是喂猪的,弄得我非常尴尬。

原来的芙蓉楼、红房子就在苏宁北侧人行道上

一次,一个台胞伯伯在其大陆亲属陪同下来西安旅游,坐车在市内玩了半天,到了饭口希望找精细点的饭馆,于是想起了红房子。点了菜,他吃了第一口就赞叹不已,说大米和台湾的一样,夹了炒鸡蛋也赞不绝口,对其它菜肴点赞有加。能把普通菜肴炒的让挑剔的食客认可,红房子绝对有两下子!红房子注重菜品的同时,也重视主食米饭,用的大米比有些高档酒店还好,做出了自己房特色。

80年代中期,西新街大钟表对面(三十中东侧)吴记羊血大王因位置优越味道好很是火爆,当时的粉汤羊血、辣子蒜羊血令人口味一新。每到饭点,几张折叠桌便显得非常吃力,容纳不下的吃客纷纷蹲在路边掰馍,煮好后迫不及待的浇一勺油泼辣椒,瞬间碗里红油油的,喝一口汤麻椒辣椒的香味交织,别提多带劲了。一碗粉汤羊血从几毛钱卖到一块多,后来拆迁搬到新民街口,近几年又向北移进去很深,价格十多元,但味道依旧,是老西安人常常惦记的美食。

那段时间,清真餐馆孙家羊肉泡、涮锅楼、京豫餐厅、锦祥炒菜等生意都相对较好,在新城算是数得着的。后来陆续跟进一大批餐饮馆子,包括东新街夜市等,让我们的味蕾不断延伸,在回顾老馆子老味道的同时体验餐饮的融合创新,探寻养生与餐饮的奥秘。

麻婆豆腐图/@网络

水煮肉片图/@网络

味觉记忆源于儿时,是过年时候父母亲做的好吃的,让匮乏的味觉锁住了记忆。长大了,我们欣逢改革开放,挣了钱下馆子多了起来,对于一些地道美食有了记忆补充,是美食的感召,是味蕾的苏醒,我们记住了美食星河里璨若星辰的点滴,让平静的记忆再次翻滚起鲜香的滋味。


参考资料